8月11日,江苏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正式在南通地区切换上线,至此,南通市所有人社业务均可实现线上办理,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推广普及
拉近网办的“认知距离”
“如何让群众跳出传统思维,主动接受网办,我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南通市人社局局长凌建华坦言。
下沉式“注册扩面”。南通市区共有4万余家参保单位,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各用人单位开通“网上大厅”功能是一道难题。市人社部门以推广使用“网上大厅”为着力点,大力推广网上注册的同时,专门制定线下注册工作下沉社区推进方案,成立人社、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工作专班,将线下注册下沉至社区,构建全市各社保窗口和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均能直接办理的格局。
高密度“线上培训”。开通“网上大厅”只是基础,提高网办使用效率才是关键。为让各参保单位能够迅速掌握社保业务网办操作,市人社局社保中心连续组织85场线上培训,参加培训单位共计近万家,实现了10人以上单位的全覆盖。
多渠道“广而告之”。7月20日开始,人社业务网办宣传动漫短片在市区各办事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并经各类新媒体投放转发。市人社部门进一步制作“社保业务网办小课堂”视频、省平台上线社保热点问答等各类宣传媒体资料,整合形成“社保网办码上懂”统一告知二维码,并通过短信方式多轮告知参保单位,累计发送短信息23万余条,进一步提高参保单位对网办业务的知晓度。
功能强大
引领网办成为“新常态”
“只要在‘网上大厅’完成注册,登录后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了,目前全市已有超过22万注册用户。”市人社局行政服务处负责人介绍,已办理CA证书的单位可直接升级使用,无需再注册;未注册的单位可以选择在“网上大厅”按提示完成线上注册,也可以带材料到所在地社区或社保经办窗口办理线下注册。
一体化信息平台上线首日,全省办件情况统计显示,南通市社会保险办件量12867件,其中市本级办件量4080件、网办率78.8%,在全省已上线的11个设区市本级中均排名第一,尤其是网办率指标遥遥领先,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广大用人单位和办事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便捷。
虽然线上线下都可以办理人社业务,但“网上大厅”的功能更强大。单位可直接办理参保停保、基数申报等社保全业务,征缴期内办理事项还可回退修改;个人可以办理灵活就业参停保、社保转移、社保证明查询打印等,无需再到窗口排队等候,省时省心省力。
线下互补
真实场景体验网办便捷
8月11日,优化改造后的南通人社综合服务大厅全新亮相,正式对外服务。
在服务大厅现场,大屏上各项办件数据一目了然,自助服务(导服)区、受理经办区、审批审核区、等候休息区等4个区域划分清晰,党员先锋队和工作人员笑容亲切,一站式提供业务咨询、申请办理、进度查询、结果领取等为民服务事项。
“我们的窗口数从原来的56个减少到27个,分为‘人社专柜’和‘人社综柜’两个片区。”南通市人社局行政服务处负责人介绍,其中专柜区设有14个窗口,主要受理人社“一件事”业务;综柜区设有13个窗口,主要受理社会保险类业务。
为进一步下沉服务,市人社局还整合了设在各区政务中心的社保、就业办事处,设置了综合服务窗口,一些高频业务还实现了“同城通办”。例如“退休一件事”,随着医保业务的下沉及与人社部门的联动,南通市区各用人单位可以在所辖崇川区、开发区、苏锡通园区、通洲湾示范区及市本级5个点中,就近办理。
为进一步保障省平台上线后经办服务高效运转,市人社局还发出“攻坚有我”行动倡议,各党支部第一时间动员,22名党员志愿者骨干迅速集结到位。在经过系统化的社保政策、业务知识、工作流程以及服务规范等培训后,入驻市区各人社服务大厅,开展窗口业务分流引导工作,协助办事群众在网办自助区办理业务,缓解了窗口经办运行压力,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办事体验。(本报通讯员 杭晓民 张玥 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