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7日讯 5月24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主办的《巴尔干玫瑰:保加利亚简史》中译本研讨会举行。《巴尔干玫瑰:保加利亚简史》作为国别区域研究院“巴尔干研究译丛”的重要成果,在中保建交75周年之际于2024年底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译的首部由保加利亚学者撰写的保加利亚历史著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部。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以及世界知识出版社等多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师生参与研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原作者、保加利亚著名历史学家、索非亚大学原校长、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伊万·伊尔切夫教授专程出席本次研讨会,为会议增添了重要的学术分量。
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主办的《巴尔干玫瑰:保加利亚简史》中译本研讨会。校方供图
在致辞环节,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汪琴首先发表讲话。她强调,作为一家肩负文化使命的中央文化企业,世界知识出版社始终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出版平台,积极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她特别指出,出版社与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已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了多个聚焦巴尔干研究的系列丛书,持续为国内巴尔干研究学术共同体提供优质学术资源。她表示,《巴尔干玫瑰:保加利亚简史》的出版发行,不仅丰富了我国巴尔干研究的学术成果,更为增进中保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院长梁占军在致辞中指出,《巴尔干玫瑰:保加利亚简史》作为国内保加利亚历史研究领域的最新译介成果,为中保两国百年译介交流史谱写了崭新篇章。梁院长特别向为该书中译本出版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方致以诚挚谢意:感谢原著作者伊万·伊尔切夫教授的学术支持,感谢张国琨和张炜伦两位译者的专业翻译工作,同时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在出版过程中的鼎力相助。他强调,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与研讨,将充分实现该书中译本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进一步推动中保学术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发展。
接下来,该书作者伊万·伊尔切夫教授以史学反思的视角,系统阐述了他对保加利亚历史书写的批判性思考。他认为书写保加利亚历史应保持对复杂性的敬畏,既拒绝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也不陷入虚无主义的解构,在严肃性与可读性之间寻求平衡。《巴尔干的玫瑰:保加利亚简史》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份对传统史学叙事的深刻反思。
与会学者围绕《巴尔干玫瑰:保加利亚简史》的学术价值、翻译特色及中保学术交流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内巴尔干研究权威马细谱教授指出,该书以其创新性的思维和观点,打破了传统保加利亚史研究的窠臼,其中文版的出版堪称中保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转型和一体化理论研究室主任高歌研究员强调,该书充分体现了“本国人治本国史”的独特优势,作者对民族特性和文化内涵的精准把握,使其虽为简史却内涵丰富,叙事方式新颖独特,对弥补国内中东欧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认为,该书史料翔实、内容全面,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保加利亚历史的认识,更为中国的巴尔干史和世界史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保加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林温霜教授特别指出,研讨会在斯拉夫文字节(5月24日)这一对斯拉夫民族、尤其对保加利亚民族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召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她强调,由于保加利亚文字出现较晚,其历史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超乎想象,这使得伊尔切夫教授的著作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世界知识出版社代表系统梳理了国内保加利亚相关图书的出版情况,指出《巴尔干玫瑰:保加利亚简史》是国内出版的第五本通史性保加利亚著作,其出版对学术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该书译者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张国琨讲师分享了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与与会学者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历史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国内保加利亚国别研究、巴尔干区域研究的发展,也为中保两国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编审:韩雅洁 刘佳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制:蔡晓娟
制片人:王月博
主编:刘佳
编辑:韩雅洁 孙晓彤 仝选
技术支持:王岳
页面设计:顾榕楠 张宇彤
推广:王涛 倪静静 常瑶 张运兴 刘倩
《向Youngπ》系列可视化产品将聚焦中外“Z世代”群体,以青年的视角认识中国道路,以青年的思想理解中国的立场,以青年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提供新动力。
联系方式:86-10-88828193
86-10-88828221
电子邮件:caifang20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