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5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万泉小学”)承办的“从自然认知到生态创变: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研讨会”举办。此次研讨会通过专家论坛、课堂展示、案例分享等形式,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经验,提升学生生态素养。活动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等多方支持,300余位教育领域专家、同仁及家长参会,共探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路径。
5月23日“从自然认知到生态创变: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新研讨会”活动现场。校方供图
多方聚力,共启生态教育新篇
开幕式上,万泉小学党委书记朱郁致欢迎辞,她表示,自1984年,万泉小学发起“保卫万泉河”活动,历经40年探索,学校已经构建起“课程迭代、教学转型、评价创新、校家社协同”的生态文明育人体系,形成了特色实践经验。如今,生态文明教育观已浸润课堂与教学实践,营造出师生共生成长的良好生态。
万泉小学校长金毅作《以生态创变赋能学生终身发展》主旨报告。她介绍,学校历经40年探索,构建“四全共生”育人理念与“六维三层”立体化课程体系,创新“明确任务-实践探究-成果展示-反思迭代”行动路径,建立动态评价体系,整合多方资源。目前,学生生态素养达标率达93.78%,获国家级环保奖项;教师开发多门精品课程;学校获评“北京市绿色学校”,经验辐射14省市50余校,带动家庭、社区参与环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阚维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姚炜院长分别讲话,强调生态文明教育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万泉小学在生态教育领域的成果。东营教育局局长董玉奎从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融合的视角,分享了东营立足地域特色、深耕生态育人的创新实践;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宋世云作专家点评。
多元议程,推动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本次研讨会涵盖四大板块,全方位推动生态教育创新。课堂展示与学科成果分享中,万泉小学教师通过绿色课程,展现学科教学与生态教育的融合,学生以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彰显生态实践能力。
学校特色活动展示环节,学生通过微话剧《保卫万泉河》、项目式学习论坛《小研究大智慧》,围绕水资源保护、校园碳中和等议题汇报,展现责任担当。教师代表在“圆桌论坛”探讨生态文明教育校本化实施,获专家好评,呼吁构建协作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薛二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万作芳,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陶军,《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谢凡,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创刊主编贺春兰分别作主题发言。
生态文明教育需从“认知”迈向“创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践项目。未来,学校将深化“自然育人”理念,携手各界,续写生态文明教育新篇章。
编审:韩雅洁 刘佳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制:蔡晓娟
制片人:王月博
主编:刘佳
编辑:韩雅洁 孙晓彤 仝选
技术支持:王岳
页面设计:顾榕楠 张宇彤
推广:王涛 倪静静 常瑶 张运兴 刘倩
《向Youngπ》系列可视化产品将聚焦中外“Z世代”群体,以青年的视角认识中国道路,以青年的思想理解中国的立场,以青年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提供新动力。
联系方式:86-10-88828193
86-10-88828221
电子邮件:caifang20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