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次开展试点 可信数据空间是个啥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将迎来一份全新报告——《可信数据空间标准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由全国数标委秘书处组织的《报告》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明确将有序推进各章节编制工作,加快形成结构严谨、衔接密切、切实可行的可信数据空间标准体系,为可信数据空间标准化工作提供系统性指引。
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为何如此受关注?
据国家数据局介绍,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今年以来,可信数据空间领域新消息不断。前不久,国家数据局对外表示,将首次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试点,以多元主体协同共创数据价值为牵引,促进数据高效流通。在地方,云南省日前提出,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培育工作,支持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和高原特色行业申报企业数据空间、行业数据空间项目;湖南省发文,力争2027年建成运营可信数据空间全国标杆20个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数据要素的流通多是点对点,效率低、成本高,安全可控性比较差。如果利用规则和技术打造一种“靠谱”的基础设施,让更多主体进入“空间”内,一起创造更多数据服务、数据产品,就能实现数据价值增值。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近几年全球数据空间发展加速,数量超过200个,数据空间已经成为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说,当前,中国可信数据空间已初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产业各界积极探索形成多元化实践模式,例如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共建数据空间,打通行业内多个数据孤岛,探索数字产品护照、碳足迹管理等行业共性应用场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为引导和支持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国家数据局去年底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的系统布局。《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我国将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在今年启动的试点中,国家数据局进一步明确主要工作方向: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将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重点面向新材料、科技、能源、物流、医疗等行业,将构建高价值行业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将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打造一批创新性的数据产品和服务。
国际数据公司(IDC)日前发布分析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可信数据空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4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数据空间占比超过56%,但随着数据要素的深化应用,行业数据空间和企业数据空间的增长预期将远超城市市场空间。
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利用各类财政资金,加大可信数据空间制度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孵化、应用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并充分发挥产业联盟、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等引导作用,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制度规则、技术研发、能力构建、运营推广、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