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何此时对乌克兰发动“最大规模空袭”?
6月28日晚至29日凌晨,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新一轮空袭,共发射477架无人机和60枚各型号导弹,包括41枚巡航导弹。攻击范围覆盖乌克兰全境,包括利沃夫等西部城市。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最大规模空袭”。
近一个月以来,俄乌之间进行了多轮大规模的空中互袭。特别是乌克兰对俄发起“蛛网”无人机突袭行动后,俄罗斯的打击报复行动不断升级。6月2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仅在过去一周内,俄罗斯就动用114枚导弹、1270多架无人机和近1100枚滑翔弹袭击了乌克兰。
从袭击规模来看,俄罗斯大幅增加了无人机的发射数量,持续发动饱和式打击。每周发射的无人机数量从2024年9月的200架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架。在战术上,俄军采用无人机蜂群作战与导弹分层突破相结合的模式,先以低成本无人机消耗乌克兰防空火力,再以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突破防线,增加乌方的拦截难度。俄罗斯之所以于近期加大对乌克兰的空袭力度,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量:
一是俄罗斯军工产能的快速提升。为维持“战时经济”的高速运转,俄罗斯正在持续强化对国防工业的投资,不断提高在无人机、步兵战车、导弹等方面的生产能力。2024年4月至5月,俄罗斯工业生产增长了2.6%,这主要得益于国防工业产出的急剧增长。其中,俄罗斯在光纤无人机生产方面取得显著优势。这种无人机能够阻挡电子战干扰,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同时更难追踪和拦截。
二是进一步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随着乌克兰持续创新非对称作战战术,乌军对俄境内高价值战略资产进行打击的能力不断提升。仅6月份,乌克兰就对俄罗斯多个军用机场、油库及军工设施等实施了精准打击,使俄罗斯遭受严重损失。俄罗斯希望通过对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包括无人机生产和装配厂等进行高频次袭击,消耗乌克兰的防空资源,削弱乌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三是在新一轮谈判前“秀肌肉”。自俄乌重启谈判以来,冲突的烈度不降反升。双方都在加大对彼此后方关键资产的进攻势头,以获得更多谈判筹码。在第二轮会谈举行前夕,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多个战略空军基地发动袭击,以强化谈判立场。6月27日,普京称俄罗斯已为俄乌第三轮谈判作好准备。目前,双方尚未敲定具体谈判日期,但战场上的持续收益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自5月中旬以来,俄乌之间举行了两轮直接谈判,但双方仅就交换战俘、遣返遗体等人道主义议题达成共识。随着近期冲突再次激化,第三轮谈判迟迟未能举行。目前来看,俄乌双方政治解决危机的意愿仍在。普京于6月19日首次公开表示愿与泽连斯基会面,但前提条件是“这必须是结束冲突的最终阶段会谈”,并强调协议需与“合法政权”签署,以确保长期法律效力。泽连斯基次日即表态“已准备好最高级别的会晤”,但强调需西方提供担保。
然而,俄乌双方接下来能够妥协的空间十分有限,距离走到最后一步更是遥遥无期。普京此前明确表示,下一轮谈判将围绕双方解决冲突的备忘录草案展开磋商。从上一轮谈判两国提交的备忘录草案来看,双方在停火步骤以及领土、安全保障等核心议题上的立场南辕北辙。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仍是承认当前的领土现实、乌克兰保持中立、“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等。而对乌克兰当局来说,作出领土让步恐将引发政权危机。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调解冲突的意愿在下降。在日前举行的北约峰会上,乌克兰危机的优先级明显降低。
未来一段时间,俄乌双方将维持边打边谈的态势。随着军事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双方的无人机军备竞赛将加剧,因此不排除战事将进一步升级。即使俄乌能够举行第三轮谈判,也将继续围绕技术性问题或局部停火展开,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助理研究员李莹莹)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