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选,李在明为什么能赢?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尘埃落定,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获胜。
6月4日凌晨,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正式确认李在明当选第21届韩国总统。本次选举是前总统尹锡悦被弹劾下台后引发的提前选举,没有为期两个月的过渡期,因此,李在明的5年总统任期随即开启。当选后,李在明第一时间发表电视讲话,称“将为履行选民赋予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尽最大努力”。
本次韩国大选,候选人相互攻讦远胜以往,韩国政治对立和社会撕裂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在此背景下,李在明为什么能赢?
一是民意基础牢固。竞选期间的民调结果显示,李在明的支持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作为革新派政治家,李在明拥有稳定的“基本盘”。同时,李在明的政策理念也广受中间选民支持,而占总数30%的中间选民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本次大选,李在明的竞选策略十分有针对性。对内集中在改善民生、收入再分配、住房公平、提高基本收入和社会福利方面,这吸引大量处于社会中底层选民的支持;对外则主打实用主义,强调以国家利益为中心,注重平衡拒绝“一边倒”、推动半岛无核化和务实合作,与前总统尹锡悦的价值观外交形成鲜明对比,为他赢得了不少选票。
二是政治经验丰富。李在明出生于1964年,现年61岁,是韩国相当“老道”的政治家。他出身山村贫困家庭,后成为律师,积极参加人权运动和市民运动。从政后,历任韩国城南市市长、京畿道知事等行政职务,担任国会议员,在成为共同民主党候选人前担任该党党首,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李在明在政务工作中展现出的果敢与实绩,让人们看到他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潜力,相信他作为总统亦有能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增强了选民信任感。此外,李在明有多次参加总统选举的经验,他曾参加第19届总统选举,但落选党内候选人(败给文在寅),还曾参加第20届总统选举,并以0.73%的微弱选票劣势惜败尹锡悦。因此,本次大选对李在明来说可谓“十年磨一剑”,他的准备更为充分,作风更为稳健,对内外政策、选民心态的把控以及审时度势能力更为突出。
三是阵营优势明显。共同民主党虽是在野党,但在国会却是第一大党,较之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拥有优势席位。共同民主党控制了国会,造成“朝小野大”,也因此有了和尹锡悦“分庭抗礼”的资本。共同民主党作为革新阵营的中坚,其主张与保守阵营泾渭分明,有稳定的支持人群。李在明分别于2022年和2024年先后两次高票当选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派”在党内占绝对主导地位。今年4月,李在明以89.77%的压倒性得票率当选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打破了该党历史上总统候选人得票率纪录,反映出其在党内和革新阵营中的领导力,对韩国左翼势力的号召力,以及共同民主党作为志在政权更迭的最大在野党的团结一心。与之相对的是,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长期陷入分裂,保守阵营也是“一盘散沙”。从针对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国会弹劾案的立场,到党内选拔总统候选人的各自为战,再到代总统、国务总理韩德洙“火线入党”希望将候选人金文洙“取而代之”但最终失败,一系列事件,让国民力量党内部的混乱与分裂公开化,极右翼的金文洙虽最终成功代表国民力量党参选,但身上明显的“亲尹锡悦色彩”让他只能代表党内强硬派,甚至难以确保获得党内温和派的支持,更遑论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
此外,李在明能够在本届总统选举中获胜,离不开“政治死敌”尹锡悦的“助力”。本次大选因尹锡悦遭弹劾罢免导致总统缺位而举行。尹锡悦任内的一系列“极端”政策招致信任危机,却让李在明有了“借势”之机——以“终结尹锡悦政权的失败政策”为竞选口号,对焦民生痛点,强调革新政治,凝聚广泛支持。
展望未来,李在明大概率会以实用主义为核心,对内复苏经济、推动改革创新,对外寻求对话、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带领韩国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新旧矛盾交织的内政中探索出新发展路径。这条路并不平坦,前方荆棘遍布。尹锡悦引发的“戒严风波”让韩国陷入混乱、内需停滞,美国关税冲击、撤军威胁更令韩国经济发展、安全保障前景一片黯淡。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何终结分裂与矛盾、实现团结与和解,考验李在明的政治智慧。(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东西文明互鉴研究院副教授张光新)
编审:蒋新宇 唐华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