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为人民的“好日子”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赓续传承,又是对保障民生底线、提升发展高线的精准施策,更是对今后过好“紧日子”的行动指南,必须严格贯彻执行。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条例》为“鉴”,思在经常、紧在日常,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养成过“紧日子”的好习惯,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要在思想上再绷“紧”,擦亮信仰底色。一定程度上来讲,过“紧日子”是考验党员干部意志品格的“试金石”。如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财富积累日渐丰厚,个别干部便产生“安享太平”的懈怠思想,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醉心于形象工程,给地方财政造成严重损失。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过“紧日子”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过“紧日子”摆在关乎党的形象、民心向背和事业成败的关键位置,真正从思想上“紧”起来,身体力行、艰苦奋斗,争做勤俭节约的先锋标杆,确保更多财力物力投向人民急盼、发展急需的领域。
要在举措上再抓“紧”,提纯实干的成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学习贯彻《条例》的重点落实到行动上来,将其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与本部门单位重点中心工作相契合。坚决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意识注入党政机关的“血液”中,从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细微之处抓起,蓄力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大力培育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机关风气。要进一步健全“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制度,持续强化监督管理、风险管控机制,将严的基调、紧的要求贯穿始终,把预算管理作为“源头闸门”,时刻筑牢“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铁篱笆,在节流中谋开源、在减法中增加法,以今天机关的“紧”,夯实未来民生事业的“进”。
要在作风上再压“紧”,永葆公仆的本色。当前,全党正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条例》的修订无疑为作风建设再添一把“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决心与勇气。“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思想自觉,把学习《条例》内容作为必修课,精确掌握其中的细节亮点,积极落实厉行节约要求,做好绿色出行、光盘行动,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让勤俭节约成为时代新标签。同时,更要明确过“紧日子”并非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在民生实事上,切不可让过“紧日子”成为懒政怠政的“挡箭牌”。要以先干、先上、先吃苦的硬作风,奋力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作者系中国网时事评论员刘旭阳)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