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两大方向,中国资本市场迎来破局时刻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吴清介绍了三方面举措,释放了稳定市场、活跃市场的积极信号。
其一,强调齐心协力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用好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稳定市场的作用。
其二,强调进一步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让真正具有科技竞争力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和机制支撑。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多元有效的融资途径。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资产重组,坚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实现优胜劣汰。
其三,强调切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公布,主要方向是促使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达成利益一致,实现“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基民亏钱基金经理却拿高薪的情况将成为历史。基金公司及其从业者偷梁换柱、投机取巧、套取基民利益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惩罚。
潘功胜从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出债券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方面,李云泽从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更好发挥保险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介绍了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具体措施,表明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
这些权威政策表述,让人清晰看出“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两大根本方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长线投资市场。中国股市已经进入第35年,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正反两方面经验都得到充分积累,聚焦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发展长线投资,适逢其时。
首先,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情况下,中国自主创新取得诸多重大进展。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也因此越来越清晰,科技创新集聚效应日益明显。目前,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半导体、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模型、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机器人等领域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处于和美国“并跑”阶段。进一步畅通投资渠道,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打造中国的长线投资大环境,正逢战略机遇期。
其次,中国对于完善现代资本市场机制取得诸多新共识。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在继续推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国家级投资机构与各类市场机构的功能、统筹证券机构和银行机构的功能、统筹机构投资者与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功能,这是在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共识。基于此,中国创新性推出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形成了以中央汇金公司为载体的类“平准基金”机制,也下决心改革完善公募基金机制。长线资金追寻成长和效益,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境界,聚焦新质生产力和长线投资这两大方向,并将其有机结合,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唯一途径。
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2.3倍,其他主要指数的市盈率也明显低于标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数。在依法从严监管的背景下,一大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凸显。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而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政策环境、市场氛围都具有难以比拟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需求将稳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得更好。
中国将按照“新国九条”的一系列部署安排,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实现中国资本定价更加公平、有效,更具有全球吸引力。(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