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精神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钟葳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劳动最光荣,劳模精神是时代的宝贵财富。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全社会要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
劳模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它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职业精神。从工业化初期的“老黄牛”精神,到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弄潮儿”气魄,再到新时代的“追梦人”姿态,不同时期的劳模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的价值维度被重塑。智能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新的机遇。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不仅要求我们保持“铁杵磨成针”的韧性,更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识。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模式的束缚,在守正与创新中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赛道。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劳模精神的价值导向愈发凸显。中国在全球创新力排名的稳步上升,离不开无数劳动者在各行各业的创新突破。无论是科研人员、工人还是农民,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追求卓越,用行动诠释劳模精神。劳模精神如同无形的桥梁,连接着原始创新与产业转化,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劳模精神还体现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上。劳模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默默付出,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践行。
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宣传劳模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让劳模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铸就时代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劳动为荣、以吃苦为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