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袖共议终结烟草流行,中国经验引关注
——2025世界控烟大会都柏林开幕
2025年6月23-25日,世界控烟大会(原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该大会自196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全球烟草控制领域的重要平台,每三年举办一次。全球顶尖公共卫生专家、政府官员及民间组织将齐聚一堂,共同评估各国控烟进展、当前形势及全球控烟运动的发展。
爱尔兰总理米歇尔·马丁(Micheál Martin)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在当地时间6月23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谭德塞博士发布了《2025年全球烟草流行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07至2023年间,全球平均吸烟率从22.3%降至16.4%,16年间相对降幅达26%。但是,每年仍有超过7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报告》显示,全球各国在采纳被证实有效的控烟政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MPOWER烟草控制六项一揽子措施中,被至少一项措施覆盖的国家数已从2008年的44个增至2024年的155个,覆盖全球超过61亿人口。
中国控烟工作在国家政策强力推动下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18年起开始牵头推进控烟履约工作,明确设定了"到2030年成人吸烟率低于20%、并确保80%人口受无烟法规保护"的战略目标。
政策落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4个城市制定实施无烟法规,其中24个城市实现了全面无烟立法。实施全面无烟立法的24个城市,成功保护2.29亿人免受二手烟危害,全国二手烟暴露率从2015年的76.3%大幅降至2024年的46.5%。最新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成人吸烟率已降至23.2%,较2022年下降0.9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示范城市引领发展。北京、上海等无烟示范城市成效尤为突出,北京自2014年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来,吸烟率已降至19.2%(较2015年减少60万吸烟者),餐饮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下降35.5%,累计预防近50万例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上海吸烟率18.6%则领跑全国,为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最低水平。
社会共识持续深化。社会规范正在重塑,无烟政策公众支持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根据复旦大学研究表明,超过90%的民众支持通过国家立法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当前大多数吸烟者已形成不在孕妇和儿童面前吸烟的共识。城市地区年轻吸烟者比例下降,同时戒烟人数和有意戒烟者比例稳步上升。
尽管我国控烟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报告显示,中国目前仍有超过3亿吸烟者和7.4亿二手烟暴露人群,其中包括1.8亿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