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记者 蒋新宇)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出席论坛并在大会讨论环节发表讲话。以下是他的主要观点。
中国智库建设目前正处在黄金时代,中国建设国际一流智库正当其时。
中国过去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为世界贡献了很多高品质的中国产品,中国智库也应给世界提供高品质思想产品。在西方社会,研究中国的书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人写的。什么时候研究中国,阐释中国的书都是中国学者写的,那可能就是中国给世界提供了一个高品质思想产品的时代。
前两年媒体新闻传播搞“走、转、改”,智库实践当中也需要提倡,将中国的智库报告,治政建言的报告写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对智库人应该牢记的一条,我国可能还是要立足中国丰富的实践,中国无论是贫困的治理,还是“一带一路”的实践,有大量的鲜活案例需要实地调研、寻找、深入地思考,接地气,这可能是智库建设中忽视的。
要建设国际一流智库,要推动中国思想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实力,在交流合作中,在竞争与纠纷当中体现出中国智库的思辨力、影响力。一些重要的论坛,比如达沃斯、慕尼黑安全对话会、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都应该有中国的学者和声音。之前我们都是唯欧美为标准,其实也不要过分以西方为中心,我们也需要把视野拓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周边地区,也需要国际上有“走基层”、“向东看”的过程。
中国智库要在国际思想市场上做好充分的竞争准备。中国智库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协作,做共同的事业,中国智库团结起来,还要团结中国网这样的传播媒体,这样才能引导比较好的中国智库发展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更深更实走向国际,才能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思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