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周报(6月8日——6月14日)
中国第一家针对智库的媒体平台中国网“智库中国”(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库动态周报,每周梳理智库动态、专家观点以及智库研究相关文章,周报发布在“智库中国”并用邮件形式发送,旨在帮助智库相关人士更清晰地了解中国智库的发展状况。
一.智库动态
“中国智库领导力交流项目”即将开启,欢迎智库人士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决策影响力及国际知名度都在国内居领衔地位。此次中国智库领导力交流项目现开始接受报名,特邀中国有影响力的智库人士参与,进行内部交流。[详细]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暨中国企业中东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东地区处于“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处,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环节。海湾国家积极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往来历史悠久。[详细]
中国社科院发布“国家智库报告”新成果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5月26日启动11个新型专业化智库建设以来,以“国家智库报告”形式发布的首批成果,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效研判并防御海外投资风险具有指导作用。[详细]
中美专家党校交锋:两国关系发展到了历史的交叉路口
既然不可选择,我们就要真正塑造一些中美关系的正能量,用正面的话语去表述中美关系:用悲观的视角审视问题,但是用乐观的心态塑造方向。[详细]
王辉耀“日本圆桌会”演讲:从智库开始,形成中日二轨对话机制
本次CCG主任王辉耀受邀在日本圆桌会发表智库观点,是中国智库走出去、发挥国际影响力的又一探索,同时也是民间公共外交二轨交流的积极体现。[详细]
中国社科院与上海共建新型智库 杨雄王伟光出席签约仪式
为推动上海研究院建设和发展,院市双方将全面依托中国社科院相关研究所、上海大学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创新治理结构,完善相关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详细]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将在义乌召开
由义乌市委市政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将于2015年6月18日至19日在义乌举办。论坛主题为“贸易畅通、共建繁荣”。[详细]
社科院蓝皮书: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需海量资金支撑
解决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所需资金问题,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强化污染主体责任,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进来,保障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稳步持续推进。[详细]
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专家解读《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白皮书的发布是我国对人权事业发展的总结、提炼和展示,不仅对提高我国人权保障水平和增强全社会人权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信心,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认同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之波黑
在中波关系方面,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可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丝绸之路不仅开启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为两国社会和文化纽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而在现代,1992年5月当波黑加入联合国时,中国作为当时的共同提案国给予了支持,也等于事实上承认了波黑。[详细]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卡塔尔
卡塔尔投资环境和投资潜力均不错,但是近年来国内投资政治风险有上升趋势,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目前卡塔尔刚刚完成王权更替,在海外受到埃及的针对与敌视以及巴林等国政局动荡的烦扰。由于卡塔尔积极采取多方斡旋的外交策略,可能会面临着来自多方的矛盾与压力。[详细]
“一带一路”投资风险研究之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是中东欧地区较有潜力、前景较好的投资目的国之一,是中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对斯投资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资本入斯前需做好充分的分析和预测,尽量防范风险以保障投资安全。[详细]
二.智库观点
林毅夫:加快转型升级 融入“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通过这个战略,我们不光给相关国家一些输血式援助,更重要的是开展造血式合作,即对中国有好处,对他国也要有好处。[详细]
傅莹:中国做什么美都担忧焦虑 根子在美国自身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就是希望中国和美国这两个重要的大国避免陷入大国竞争和冲突的老路,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也为世界大国的相处之道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详细]
专家:昂山素季访华有望缓解缅北战争形势
中国此次邀请昂山素季访华将使中国与缅甸政府和当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的关系迈上新台阶。即使今年昂山素季不能参加11月举行的大选,她领导的缅甸民主联盟也将在大选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详细]
赵可金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1.“一带一路”应重视人文为本
“一带一路”应确立人文为本的理念,因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国家倡议和政府工程,更是公共议程和人文交流工程,不仅仅要求中国对沿线国家所开展深入细致的公共外交,更是沿线国家彼此之间深耕友谊和厚植人脉的人文交流,是多元文明的融汇发展,是多种文化的大合唱。[详细]
2.经略周边为“一带一路”开路
要通过经略周边,为“一带一路”充当开路先锋,通过推动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开辟中国周边外交的美好未来,使中国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详细]
3.“一带一路”应确立发展为重
“一带一路”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发展问题,“一带一路”是一条新发展之路,在发展空间和发展重点上努力实现新的调整,特别是将发展重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详细]
4.“一带一路”应加强统筹领导
“一带一路”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要求中国和沿线国家相向而行,通力合作。尤其是作为重要倡议方的中国,理应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示范、引导和服务角色。[详细]
盛斌:亚投行热与习式经济外交新战略
亚投行要注重效率和创新,避免官僚主义和腐败。亚投行的核心理念将是精干、廉洁、绿色,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并致力于促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详细]
黄剑辉:架设改革创新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如若应对不力在相当程度上将面临跌落“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具体表现为面临“制度体制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创新陷阱”、“国际收支失衡陷阱”和“生态陷阱”等五个方面的现实挑战,亟需通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快架设改革创新之桥,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征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详细]
迟福林:“十三五”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
到2020基本实现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既要客观把握改革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使命,更要突出改革的历史自觉和强化历史信心,把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详细]
刘元春:双向投资 与世界深度互动(经济新亮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站在新起点上,更加平衡协调的双向投资,将写下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与世界分享中国机遇的精彩新故事。[详细]
王文:金融智库与国际金融治理
金融智库需要从广大金融行业工作者的实际经验中发现问题,帮助金融决策层对当前的形势、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给出切实中肯的建议。更重要的是,融入以欧美为首的金融智库圈子,了解国际金融规则的来龙去脉,最终提升中国金融的话语权。[详细]
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练内功 应时势 加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坚持政策放开与市场力量共同驱动。具体看,要继续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同时,要有序拓展金融与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循环渠道。[详细]
庞中英:美国“软实力”不是全球标准
美国“软实力”并不是也不应是全球标准。在此背景下,对全球各国的“软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以突破奈的美国“软实力”标准,并发展出一套衡量“软实力”的世界标准,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笔者目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详细]
瞭望智库:人民币国际化“十三五”脉络
在中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互相抢食并不鲜见,部委间“跑马圈地”也实属常态,那么新设机构的归属问题,很可能会引发新的博弈。[详细]
三.智库研究
李稻葵:希望智库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炼钢过程中添加的微量元素,虽然只是一点,但是可以极大地改变钢的结构与性质。我希望,智库在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也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成为这一进程的催化剂。[详细]
郑秉文:拉丁美洲智库的基本特征与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认识
从党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高度来看,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在中国还不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形成的软实力还存在很大差距,难以与发达国家的智库系统媲美。[详细]
陈弘:发掘优秀文化资源 助力地方智库发展
多年来,我们始终关注地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注重在办学中凸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这一智库功能,主要从三个方面助推地方文化发展。[详细]
日媒:中国新型软实力兴起 智库传递不同声音
外界应重视中国新一代的智库。它们大多保持独立,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社会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也是显示中国正向多元社会发展的最有力证据。如果外界想要影响中国未来社会和政治发展,倾听它们的声音是明智之举。[详细]
智库建设重在求实
智库提供的咨询建议往往涉及到某项重大政策的出台,因此要建立相应监督机制,避免智库因为某种利益关系而丧失客观性、公正性。[详细]
大数据助推新型教育智库建设
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教育智库由“应急导向”向“前瞻导向”转变。当前我国教育智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急性较强而前瞻性不足,即习惯于应政府部门之急,但缺乏服务的前瞻意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