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开新局:年轻干部成长的破题之道
“善问者如叩钟,问之大者钟大鸣。”年轻干部的成长历程,本质上也是一场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修炼,应以“提出问题”为刃,在求解时代课题中实现自我淬炼,在回应群众关切中锤炼过硬本领。
破茧之问:以问题意识穿透迷雾。明代张居正编纂《万历会计录》时,派官员深入十三省追问“税粮损耗之谜”,终创“一条鞭法”破解财政困局。这种“见危致命”的提问精神,恰是当代年轻干部需修炼的基本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敢问真问题者,往往能在“无人区”开辟新路。年轻干部当以“朝受命、夕饮冰”的担当直面问题,以“问题显微镜”审视工作盲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战场主动设置议题,让“沉默的痛点”转化为改革的破冰点。
求实之问:用田野调查校准标尺。唐代魏征“兼听则明”的谏言,在当代化为“千万工程”20年蝶变的密码。浙江安吉余村年轻干部团队连续3年跟踪记录村民环保诉求,形成12万字《生态补偿机制百问》,最终促成“两山银行”制度创新。真问题往往藏在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年轻干部也需深谙“七嘴八舌堂前燕”的调研艺术,练就“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实践本领,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问出电梯加装背后的“邻里心结”,在助企纾困一线,捕捉政策落地中的“温差落差”,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民生账本,在“供给侧”与“需求侧”间架起连心桥。
创新之问:借时代命题重塑思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改革气魄,在深圳前海自贸区年轻干部身上得到新解。面对跨境数据流动困局,“85后”政策研究员连发36问,最终催生全国首个“数据海关”模型。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提问智慧,与黄文秀在百坭村扶贫时独创的“问题树分析法”异曲同工。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年轻干部更需具备“庖丁解牛”式的提问能力,敏锐捕捉技术革新背后的深层逻辑与社会影响,将宏大命题细化为可操作、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思考“数字鸿沟”的破解之道,在“双碳”目标下求解传统产业转型方程式,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力促改革与创新。(房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