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新疆哈密市在木卡姆传承中心举办了2013年诺肉孜节麦西热甫欢庆活动,来自区域内数千名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歌喜庆诺肉孜节的到来。图为一位维吾尔族少女在表演民族舞蹈。
中国网图片库 蔡增乐摄
“诺肉孜”一词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也有辞旧迎新的意思。诺肉孜节是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一般是公历每年的3月21日左右。
节日习俗
⒈清点家畜头数和其他财产,庆祝上一年的丰收,为下一年的生产做准备。
⒉在牧区要生一堆火,让人、畜从上面跳过,意为驱走旧的一年的晦气、病魔、灾难。接着人们围在火堆旁唱“诺肉孜歌”,迎来新的一年的平安,欢乐,让火神保佑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
⒊吃“克缺饭”是过诺肉孜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种稠粥是用小麦、盐、包谷、青稞、肉、葱、奶油等七种以上食物混合煮熟而成??露俗巫迦艘槐叱宰潘槐咴谛睦锬刈T咐茨旮蛔阌杏啵桨残腋!?/div>
⒋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
⒌开展叼羊、马上角力、赛马、斗鸡、斗羊等各种群众性体育比赛。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
|
责任编辑: 杨挺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zhaon@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49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