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9日讯(记者 刘佳)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与全国政协委员一道共商教育大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示倍感振奋与鼓舞。会后,他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独家专访,就落实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自身特色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良好局面”;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等议题展开论述。
中国网: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民盟、民进、教育界别委员时的讲话内容,让您印象深刻的是哪部分?
王定华:我现场聆听很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对教育的根本任务念兹在兹。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德”,又不限于德,实际上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就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在“德”方面,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墙入屏、入脑入心,要把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智”方面,我们要真正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做好通识教育,让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体”方面,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并且人人具备一到两项的体育爱好或专长。在“美”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人人都要掌握一门乐器。在“劳”方面,要让学生出点力、流点汗。
中国网:对于文科见长的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应如何结合自身特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的殷切嘱托?
王定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这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要做好教育工作,以培养人才、调动人才、引育人才,让更多人才发挥作用。高校也要重视科研工作,科研要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北京外国语大学以文科为主,我们要把文科的事情做好,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外国语言文学,我们长期以来都是按西方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来进行研究的,现在有必要守正创新,结合中国特点加以改造,形成中国特色的外国语言文学的知识体系。教育学也如此,我们要把凯洛夫、赞可夫、布鲁纳的教育学和中国的教育学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根据现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和青少年数字化时代原住民的新格局、学科逻辑结构、学生心理结构加以编排,明确新的研究重点。
中国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您认为,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王定华:教育家并不神秘,教育家也不遥远,教育家正朝我们走来,教育家就在大家中间。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扎根基层,默默奉献;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成绩凸显。教过一茬又一茬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广受学生爱戴,广受家长推崇,广受同行认可,这样的人有理论、有实践、有影响,就是新时代的教育家。教育家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最主要的素质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育人智慧、有躬耕态度、有仁爱之心、有弘道追求。我国1891.78万大中小幼职特的教师要不断努力,在通往教育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中国网:作为一所以外语见长的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应该如何承担讲好中国故事、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
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院校,80多年来培养了500多位共和国大使和3000多位参赞,以及外语、外贸、外事管理、教育方面的人才。中国提出并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外国语大学能做的是,为国家培养外向型国际化人才,突出外特精通,注重外语底色。我们也特别注重有关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开展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的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要对一些重点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协同攻关,提出意见建议,还要对一些热点地区开展研究,推出学术成果。此外,我们还要直接与对象国的领导人、各界民众、国际组织进行交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增进各国人民感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拍摄:刘佳
后期:刘佃水
编审:仝选 张艳玲 王月博 蔡晓娟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京ICP证040089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