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8日讯(记者 谢露莹)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们认为,报告既让人感到温暖又令人振奋。尤其是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的不懈努力,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住房与医疗健康作为民生领域的两大热点,引发代表委员广泛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金李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今年,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中央呵护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重大决心。”他建议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发力,阻断风险转变进程,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今年,推动建设‘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对房地产市场作出‘止跌回稳’的定调,这就回应民生关切。”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告诉记者,存量房产空置导致大量资金沉淀,严重制约了市场流动性和健康发展。她建议通过“以旧换新”、房票制度等多项举措盘活存量房,打通市场流通渠道,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报告提出,健全药品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这意味着政府将完善药品价格机制,鼓励创新药研发,让人民群众用上更多质优价廉的创新药。”全国政协委员梁颖宇建议,加快医药科技前沿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加速我国“从实验室到病床”的创新进程,推动更多创新药上市,造福中国乃至全球的患者。
“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亦是2025年政策聚焦的重心。
“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关于完善包括‘一老一小’在内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的相关内容,这些也正是我关注的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卓长立表示,“一老一小”的照护是家庭的刚性需求,但目前这两大群体在享受社会服务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为此,卓长立建议,将家庭用于养老服务和病人陪护的消费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实现税前抵扣。这不仅有助于运用税收政策规范服务市场,还能借助优惠政策切实减轻消费群体的经济负担。 (实习生史云霆、张欣仪参与采写)
编审:张艳玲 王月博
【责任编辑:吴闻达】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京ICP证040089号-15